成语吐故纳新出自《庄子?刻意》,原意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控制呼吸在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方法控制呼吸,再加上一些形体的锻炼,便可以养生健身,延年益寿,庄子称为“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袓寿考者之所好也”。
不仅人需要吐故纳新,我们的老中医也需要不断地革故鼎新,全盘否定不可取,避而不见其短板和不足亦不可取。对老祖宗传下来的诸多药方,通过临床验证,保留有用的,去除、优化不好的。尤其是中药制剂的现代萃取技术一定要解决,以便于病人服用,减轻患者煎药熬药的烦琐不便,从而适应现代的快节奏生产生活。另外,中医的传承要打破以前的门户之见,不能再搞秘传不授的技术封锁,在保证多样化的前提下,走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化的道路。既要讲中医的整体概念的辨证诊治,也要扬弃那些模棱两可、故弄玄虚的空洞调调,学习借鉴西医的循证医学等。总之,既不能一无是处地“黑”,亦不能盲目地不加辨别地照抄照搬。
就连目前在国内居于主流地位的西医,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也经历过传统的阶段,也曾技术单一,不够完备,甚至有一阵子大行放血疗法,不管啥病,先放血再说。就是在进入中国后,起初也不是一下子就为国人所接受的,也是经历了一番周折的。
事实上,中医也是在一代代杏林前人的不断探索中发展而来的,甚至在建国初期,中医仍然是主角,当时穿梭在大江南北,乡野田间,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的赤脚医生多为中医。毛主席对中西医持开放的态度,都有肯定和批评,他认为将来发展只有一个医,那就是唯物辩证法作指导下的一个医。他还具体指出,要抽调一二百名优秀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交给有名的中医,让他们中西医本领都学一学,努力把中西医界限取消,成为中国统一的医学,以贡献世界。
周恩来总理对中医更是情有独钟,晚年特别倚重中医诊治调养身体,曾与多位著名老中医结下不解之缘,多次组织知名老中医在建国后的瘟疫防治中发挥出色的表现。钱学森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我们要搞的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尖端科学。”
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有很多用科学解释不了的,如经络、五行等,但科学本身也是一步步在发展的,目前的科学解释不了的,也许将来能解释。寻医治病,要的是疗效,只要能治愈,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作用。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结的智慧,是在与大自然相处并利用自然对抗疾病完善自己的不断实践中沉淀成的,具有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中医里面不仅仅有医,还有道,有哲。不可否认的是西医来到中国,时间并不长,在此之前,中国人难道就没有看过病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医还曾为世界人民贡献过智慧。如果是科学观的分歧,那些拥西医“黑”中医者,能用科学解释下《圣经》吗?科学在西方能容得下上帝,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就容不下中医了呢?
不可否认的是,中药和西医,在病理研究甚至在理论思维上都有不少差异,但这绝不是决定二者水火不容、不能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拦路虎,一门学科尚有不同的学派,一个学派尚有不同的观点,很多时候,保持多样性,不是坏事情,而是好事情,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组合优化的机会,更多比较取舍的机会。一句话,任何单项的科学和技术都无法跨越所有时间,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发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有正道,也有邪路,中医的改革发展决不能走了歪路,这在世界上不是没有教训。目前,在国外,对中医药吸收借鉴最多最深的莫过日本和韩国了,在他们国家,中药也即“汉药”比国内还火,实现了大量的出口,带火了中药,让地球村的人都对其趋之若鹜。但他们在发展中医药的道路上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走的路也不是什么康庄大道。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防控诊治中,就暴露出了问题。
先说日本,日本对中医药并不是一以贯之的。起初中医被引进日本后,取名汉医,或汉方医,旋即成为日本正统医学。但日本太“善于”学习了,18世纪,西医开始进入日本,并逐渐立足,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制定引进西洋科学文化的方针,西医成为正统,汉方医空间被一步步压缩。后来,日本通过议会与政令一举废止官设汉方医校,西医从此成为日本唯一正统,不久,汉方医在日本几成历史。乃至于后来,就连我们的鲁迅先生都曾跑过去学习医学,当然学的是日本的西医。
1945年日本战败是个分水岭,整个国家面临新的选择,汉方医再次被提到医疗系统建设上来。1972年中日建交,两国文化得到进一步热络交流,日本的汉方医就像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家,迅速占据了日本整个国家医疗体系。但是,关键的地方来了,日本并没有全面学习吸收中医药的精髓,而是弄了个“废医验药”的方案,即放弃中医的医疗思想,只吸收中药治病成果,从此,汉方医被肢解为汉方药。汉方药卖得是挺好的,在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药的就达到80%以上,可见汉方药已经成为日本民众比较认可的药物。1976年,厚生劳动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医疗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甚至,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制成的“救心丸”,年出口超过1亿美元,被世界上很多患者称为救命神药。
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汉方药怎能走远,这种看似聪明的“废医验药”是对中医药完整体系的阉割。所以,到了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日本自己研制不了对症的中药,在中国给送了2万袋中药汤剂后,一边喝,一边又开始动脑筋学着制作了。韩国做得更绝,除了也玩儿了一把“废医验药”的改革,还矢口否认从中国引进,非说是自己老祖宗发明传承下来的,已经多少多少年了。
日本、韩国所谓的“废医验药”并不是完整的中医药,是想方设法让中药挤进西药体系里面,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基于更深层次文化方面的考量。但是没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和整体的中医药思想支撑的“汉方药”“韩方药”,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药物,都需要放到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和整体思想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我们的医改,能走得更稳妥、更长远些,可别邯郸学步,误入歧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在经过一番新的改革后,中医,这棵经历过千年风云的老树,一定能再次焕发新的生机,绽放新的花朵,结出更多更香甜的果子。我们谈文化自信,不妨从中医自信开始,因为中医就是中华文化特别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