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要“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访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云鹏
张云鹏,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分别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人文学部副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媒介文论学会副会长,国际学术丛刊《差异》副主编等。 张云鹏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中外文化与文论。在文艺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方面,独立承担全国社科规划项目“隋唐美学思想史论研究”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视界融合与共同诗学”“隋唐文化特质与文艺思想嬗变”等。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据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云鹏介绍,该社成立于1985年2月,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一家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建社之初,河南大学出版社凭借一间办公用房、 5万元启动资金、 7位职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河南大学开封校区有独立的办公大楼,在郑州和北京有自己的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计八千余平方米,在职职工一百余人,固定资产3100万元,总资产1.36亿元,参股、控股或独资经营大河大图文传播公司、大中期刊公司和北京上河卓远图书出版传播公司3个分公司,下设基础教育出版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分公司、职业教育出版分公司和幼儿教育出版分公司4个模拟分公司,拥有数字出版中心、广告装帧设计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管理功能齐全,年出书量达三百余种,发行码洋逾亿万元,纯利润五百余万元,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出版企业。 2009年改制以后,随着以北京为前沿、以郑州为主体、以开封为依托的新格局的形成,河南大学出版社有望在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上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
河南大学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在办社过程中确立了“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服务”的办社宗旨和“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的办社方向。在正确的办社宗旨、办社方向和发展定位的引导下,图书出版形成了自身较为突出的专业特色,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有影响的特色板块: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
在教育出版方面,紧紧围绕学校及全国相关高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及课程出版有益于其建设与发展的教材,先后出版了“新世纪课程改革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课程改革美术专业系列教材”、“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教材”、“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教材”、“研究生外语教学系列教材”、“编辑出版学丛书”等图书,它们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学术出版方面,依托河南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学科优势及丰厚的学术积淀,不断整合出版资源,积极打造学术精品,不仅立足历史名城,挖掘宋代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逐渐形成鲜明出版特色,而且能够在学术积累上,进一步开阔视界,凝聚思想;国学与西学并重,基础与前沿相携,力求达到融会中外、贯通古今的出版目标。在此领域所形成的有影响的特色板块及品牌图书有:一是国学典籍与传统文化,如“宋代研究丛书”、“元典文化丛书”、“汉碑集释”等。二是现代学术与文化批评,如“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丛书”、“当代中国思想史丛书”等。三是西方学术与前沿理论,如“新思潮文档”、“差异”(大型国际学术丛刊)等。
打造传世精品是出版社的责任
我国图书市场竞争加剧,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是出版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传世精品是出版社的责任。河南大学出版社从建社以来就重视高质量图书的出版工作,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图书,多种图书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年来坚持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河南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出版实力逐渐获得广大读者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注意和认可,一些高质量的书稿源源不断地涌入河南大学出版社。比如《中华大典·农业典》和《袁世凯全集》。《中华大典·农业典》由国务院批准立项,列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为“十一五”时期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划拨项目经费共1573万元。《袁世凯全集》是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清史工程”子项目之一。随着这两部书的出版,不仅在河南大学,而且在河南省出版史上,都将写下崭新的一页。
张云鹏对记者表示,河南大学出版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具体做法:一是在编辑团队方面,每年根据需要引进数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补充到编辑队伍内,编辑的整体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编辑达到90%以上,并且加强编辑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通过专业培训和老编辑的传帮带,使得新编辑逐步成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打造学术精品的高手,为策划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在选题资源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抢占出版资源。比如与各高校院系签订合作出版协议;与地方档案局合作成立档案编辑部;在省会、北京成立分公司等。三是在出版流程方面,坚持选题论证制度和三审制,并设有专门的质量检查员,对图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把关,确保图书质量不断提高。
河南大学出版社根据图书品种及出书范围,现行发行模式是以主渠道为主,网络直销为辅。主渠道包括各省市新华书店和规模较大的馆配商及当当网、亚马逊、京东三大电商。网络直销是以网络宣传带动出版社自己的网店销售,目前河南大学出版社在自己的网站上有售书栏目,并且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也有自己的网店。
张云鹏坦言,该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资源匮乏问题。转制前,河南大学出版社地处开封,远离省会城市郑州,由于当地出版资源、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加上一些大的出版集团和出版商纷纷将经营触角伸向全国各地抢占出版资源,对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如果河南大学出版社仍然在开封本地发展,没有忧患意识,过着小富即安的稳定生活,那么留给河南大学出版社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生存起来将会越来越艰难。为了能够做大做强,在空间结构上,河南大学出版社在总结过去在北京、郑州开办公司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研,重新规划,决定在郑州和北京建立新的出版基地。为此, 2009年转制后,河南大学出版社在郑州郑东新区CBD中心购置了 2600平方米的办公楼,并且将出版社注册到郑州,形成新的管理和经营中心。 2010年又在北京购买了一百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注册上河卓远图书出版传播公司,专门策划出版市场型的学术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入驻郑州和北京,不仅能够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掌握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选题资源,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解决了人才和资源缺乏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数字出版的一些尝试
张云鹏认为,数字出版问题是近年来出版业谈得最多的问题,河南大学出版社一直比较关注并积极尝试。自 2004年开始就已经进行了数字出版工作的探索,与方正等公司合作出版电子书等。 2010年2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取得了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同年,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专注于数字出版的开展。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调研之后,河南大学出版社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发展战略:一个中心,就是以创建一个有技术实力的内容生产部门为中心。两条主线,就是紧抓数字图书和数字期刊两条路线,实施企业转型发展。
据张云鹏介绍,该社目前主要开展以下三个项目的工作:其一,原创电子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该项目已经获得河南省委宣传部30万元资金的支持。此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能够给河南大学出版社带来社会效益,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二,“豫书房”项目。“豫书房”是河南大学出版社着力打造的一个品牌,主要进行图书的出版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以数字出版为主要特色,旁涉相关领域。该品牌取“豫”之意,是指其根植中原,凸显中原文化特质,做中国文化的生产传播者;“豫”谐“御”音,寓意本品牌在同行业中所应具有的皇家的霸气与权威,彰显了百年河南大学及其所处开封古皇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房”乃朝廷、官府收藏书籍、书画的场所,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幽谷,体现了该品牌的主要产品与文化、图书的关系。“豫书房”品牌目前的主打产品是多媒体电子图书,已经在苹果商店上线,可以公开下载。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系列:艺术类(含书画、摄影、设计)、游记类、文学类、文博类。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是想跳出河南大学出版社的框架,进行大文化产品开发的一个尝试。其三,移动阅读项目。 2012年河南大学出版社与北京博易创为公司就直接接入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事宜,签署了合作协议。该项目的开展,可以拓宽河南大学出版社图书的销售渠道,同时,开创先数字出版后纸质图书的一个出版模式。